常常有这样的病人——半夜起床小便,刚一坐起,就禁不住尿到了裤子里;生怕在公共场所控制不住小便,外出前只好垫上卫生巾或尿不湿。多是盆地功能障碍导致的。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最集中... 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需要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康复。因为怀孕时,在孕激素松弛素的作用下,盆底也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 分娩后,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弹簧床”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所以,顺产和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功能评估。 和外国人相比,中国的孕产妇骨盆小,但生下的宝宝个头却不输给外国宝宝,因此,中国女性产后的盆底松弛现象非常普遍。出现盆底松弛,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可能要到几十年后才反映出来,因此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 //:盆底康复很重要,生物反馈治疗更安全 国外做过统计,有1/3的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盆底松弛,并影响排尿。虽然这时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 盆底康复治疗就是通过先进的生物反馈和电刺激,促进盆底各生理功能恢复,此技术无创、无痛、无需服药、疗效显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有效率达98%。电刺激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剖腹产妈妈不用盆底肌康复吗?
产后盆底肌训练,预防之后的病
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它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活动进行改进和纠正。
结合国际先进医疗设备、纯天然植物修复产品,以医疗性、安全性、有效性的产后修复原则纠正了靠自然复旧而不需要主动恢复的观念。